除铁器服务热线
全国客服热线:

400-6368-3518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走科技之路 创教育辉煌
来源:雷竞技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4-06-16 18:35:21

  1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创办于1994年的江西科技学院却在短短的18年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学校曾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一系列称号,接受过、汪洋、王光英、、、周强、袁贵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的视察,学校创办人于果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曾多次接受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江西科技学院为什么能在短短18年里取得如此骄人的荣誉和业绩,其根本原因是:自建校以来,学校致力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人才战略,促进科研发展;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合格人才。从而使学校走上蒸蒸日上之路。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江西科技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办学定位,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打造支持机械和汽车产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城市化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学科专业群。同时启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给予特殊政策,重点扶持,着力培养优势特色学科。通过大力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该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从今年开始,学校决定每年增加投入1000万元,其中60%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提升高层次高水平骨干教师的待遇,40%用于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专业的扶持,有力保障了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学校坚持以市场为指南,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真实的情况,着力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推行“订单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因“综合素养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企业的欢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该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2011年度省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此外,学校还依照国家和省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关精神,在各类专业中启动了“卓越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项目,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条件。

  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机制。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合理定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实现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办学宗旨,加强协同创新的必由之路。学校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充分的利用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教育环境和资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项目合作和校友会为纽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互利共赢为动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全方面推进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建设了一批稳定的集人才教育培训、应用研究、学生就业为一体的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学校还聘请本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等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指导专业设置与建设,参与修订人才教育培训的目标规格和知识技能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工作指导与咨询,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内涵建设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使江西科技学院18年来培养的16万毕业生普遍具有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的特点,历年就业率高达97%,深受社会欢迎。华硕电脑上海公司2006年在全国招聘大学生400名,其中江西科技学院就有260多名,占了65%以上。2006年,微软公司最有价值专家奖在中国的获得者有177位,江西科技学院毕业生郑健就是这里面的一位。名列2009年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第10、11名的谢琦(1999届毕业生)和胡树腾(2002届毕业生),“从来就没想过做打工仔”的李华领(2003届毕业生),“在世界地图上插满小旗”生意做到海外的张泉东(2001届毕业生),生产、销售规模排全国同行第5名的罗淇(2000届毕业生),23岁创办软件公司当年产值就超过2000万元的“娃娃老板”彭参(1999届毕业生)江西科技学院已成为就业人才和创业明星的摇篮。

  打造人才聚集磁场。人才是兴校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强校的第一战略。为培养和引进人才,江西科技学院大力实施了四项人才工程建设项目,即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工程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为把学校打造成为中国应用性本科教育一流品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每年引进100名左右的研究生,“十一五”期间引进硕士博士约500余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达50%以上;每年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改善教学实验条件和图书馆建设;设立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教师特别是青年老师提供了更好的创新平台和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有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教授许祥云博士申请的“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实证研究”项目,2011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资助经费33万元。“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获批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这两项成果实现了学校在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零的突破。35岁的教授胡剑锋博士领导的脑电研究团队,在脑机接口、生物识别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基于Android手机的脑电综合应用平台,在国内尚属首创;“基于脑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和“基于多特征算法的脑纹身份识别认证方法”两项发明为国内首创,通过人的思维作为密码,独一无二。机电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黎友盛主持发明的“单码道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运用广泛,涉及机器人制造、电动汽车、数字控制机床、风力发电、“三表”集抄等多个领域;机电研究所机械总工程师张歧生教授主持发明的“直线行波磁选机”,用来进行铁矿提纯,可大幅度的提升资源利用率,目前这项技术国内唯一。材料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洪涛博士,2008年以“泡沫铜CPU散热器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际铜业协会对这一个项目技术、资源、资金及后期推广上的支持,该项目可对电子行业提供更好的散热解决方案。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姚磊岳带领学生搞软件开发,成功开发了全省水库移民信息管理系统、南昌铁路局货物检验系统等四个大项目,他坚持科研服务教学理念,该校商学院2005级学生杨威,在姚磊岳带领下做项目,现在已经成为该所身兼多个项目的应用程序师。“项目牵引式”教学法,让教与研无缝对接。

  零的突破、国内首创、国际水平目前,学校省级以上项目立项153项、获批专利30余项。一项项科研成果,为学校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整体规划。学校制订本、专科生品德培养教育方案,从“爱心、法纪、诚信、责任、自强、创新、创业、奉献”等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将本、专科生品德培养教育分别分为八个专题和六个专题,一个学期实施一个专题,从而把本科四年、专科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育人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水平,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典型育人。学校坚持以本校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教育人,先后推出了于果、成洁、伍渊、石红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知名的先进典型。他们从困境中奋起,在自强中成长的感人事迹,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自信、自强、创业、创新”的精神,鼓舞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克服自卑心理,发奋成长成才,慢慢的变成了学校宝贵的育人资源。

  主题教育。学校紧跟形势,紧密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热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校园”、“爱我蓝天,创我名校”和“知荣明耻树新风,实现四无促和谐”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由于参与人数多、规模大,在校园里保持强大的声势,成为校园的主旋律。

  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在坚持上好思政课,充分的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着力抓好大学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全天候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一是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学校成立了网站管理中心,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晨日网”,共建全省大学生思政网“映山红网”,开展网上谈心活动,开设网上论坛,设立科技园地、就业指南、心理咨询、校务公开等栏目,举办各种网络大赛,起到了利用网络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娱乐学生的作用。“晨日网”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思政教育示范网站。二是努力构建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学校在学生生活园区建立了党团组织,成立了楼委会,组织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增设专做学生宿舍思政工作的生活指导老师,建立宿舍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制度,开展文明寝室达标活动,举办生活园区文化艺术节等,使宿舍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三是认真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根据青年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了街舞社团、轮滑协会、攀岩协会、旭日文学社、机器人小组、大学生艺术团等70多个社团,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多姿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近期学校开展首届原创微电影大赛,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建校18年来,江西科技学院从始至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促进了广大学生德育体美全面发展,在德育领域树起了一面旗帜,被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连续四年授予“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2008年第580期、2011年第46期分别刊登、推介了江西科技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和经验。